2006年11月27日月曜日

[設計]Light Tracer


Light Tracer是由 Karl D.D.Willis 所設計的作品,主要是以MAX/MSP為技術所創作的藝術作品,而我是在每星期天晚上10點在NHK World開始的Digital Stadium節目中看到的。

先來討論Digital Stadium再來看作品。

Digital Stadium之前我看的時候都是以動畫為中心,每週都有四個作品,主持人跟來賓會依序看完作品之後,最後做討論與總結,優勝者可以獲得獎座。雖是以業餘(就是說不涉及商業化)的參賽者為主,但作品的完成度之高,實在感覺到日本人做事的徹底性。

這次的Digital Stadium,就是以互動遊戲裝置的主題,選出四個作品。

而優勝的Light Tracer,也是我認為完成度與穩定性最高的作品,概念其實很簡單,以手電筒為指標,將光投射在有Camera Sensor的投影幕上,就可以畫出線條,因為是即時運算的關係,所以系統反應相當快,來賓在畫的時候幾乎沒有Delay,也因為如此高效能的表現,才能把創意展現出來。

這時,來賓之中的篠原友惠就自己畫了起來,還畫了自己有兩張翅膀,後面背景都是星星的作品,而他自己也命名為篠原星座,實在是非常有趣的互動過程。

而最後來賓給意見中,我其實對中谷先生的意見最為認同:

"インターネットを始めとしたデジタルの社会の根底にある大きなテーマって、やっぱり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だと思う。今回の4作品は、その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をすごく大きなテーマに持った作品が多くて、すごく感心しましたし、将来に大きな期待が持てるなと思いましたね。"

"以網際網路為開始營建數位社會,來作為大的主題發揮,我想應該還是在溝通吧。在這回四作品中,這樣大的溝通主題的作品相當的多,相當的感覺到感動且我想會對未來有很高的期待。"

是的,我們都想到溝通,但溝通的形式與理論太多了,跳脫窠臼之外,若能夠用很簡單的光就能夠劃出具有創意的作品,激發想像力,我就覺得是個好作品,而且,讓人可以越直覺,就越好。

[Digital Stadium 裡的Light Tracer連結,裡面有影片]

預告:下星期仍然有四組互動作品,有興趣的人星期天晚上10點記得看啊!

2006年11月26日日曜日

[展覽] 東京互動展 Interactive Tokyo 2006




有點過時,但因為紀錄的緣故還是整理一下情報。

主題以當年互動藝術、SIGGRAPH Emerging Technologies與IVRC(國際學生虛擬實境對抗賽)的作品為主,會比較偏向數位媒體藝術。而且光看這一長串的營運委員會名單,就不難以了解這展覽的重要性,在名單內的經過Google一查都是偏向資訊工程、Ubiquitous、機械工程、遊戲、媒體、藝術、研究的專家,且兼顧數位媒體在發展中必須要顧及的跨領域性。

且令我好奇的是,展覽的目的為推廣數位媒體藝術,但僅有產學參與,少了官的部份。對於日本強調產官學"連攜"的三方共同行進模式,比較能夠推測的是,政府也許不太能了解數位媒體藝術對於整體大環境的影響,但推測總歸是推測,沒有查證都屬空穴來風。

不過,如果台灣要搞臺灣互動展(臆測名稱),會是什麼情況?

[官方網站]
[2005 演講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