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6日月曜日

社會型互動設計

原先是從Daniel大佬站上看到的"社區培力的互動設計"一文,說得真有道理,也很贊同"某些"觀點。像是這是一個需要設計師參與的領域,以及可以用許多互動設計的方法幫助社區進行總體營造。

簡單來說,如果將互動設計視為一門跨領域學習的設計方法,那與醫學、法學甚至於社會學其實都有"互動"的可能性,更不要說是原先就很關注的"文脈設計(Contextual Design)"。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從生活的互動行為來看,互動設計可以做的事情還真的有一大堆呢。

這看似非常具有未來性的前景,但我說不上來的有點感覺到無力。如果說起現在的社區營造的執行者(文史工作者),在面對活動經費或文史保存費用上都是一種相行漸拙的狀態下,付出自己的時間與精神在這塊土地上,通常都有純貢獻的影子在。互動設計又要用甚麼角度進行切入呢?

我不知道有甚麼案例能告訴我們,這樣的社區營造的互動設計有甚麼效用。如果以結果論看,執行社會互動設計的目的應該是在給予社區居民一種釣魚的工具,而不是幫他們釣魚。但實際上,兩者都會存在,我們應該幫他們釣魚,也應該教他們釣魚。

直到今天,我看到"レジ袋から生まれるインドの“社会派”デザイン"(從塑膠袋誕生出來-印度的"社會類"設計。)文中,介紹Conserve這一家非營利組織,我才了解,原來這樣的想法不是只有我才有的。

Conserve是由Anita與Shalab Ahuja二人共同設立的非營利組織(NGO)。在印度搜集當地的垃圾袋,將它們清洗與分類之後,依配色設計成包包。因為每件包包都是獨一無二的,且販賣包包所獲得的費用將會投入印度當地的環境基礎建設上,故形成一種循環式的社會公益組織。而這二位也就成為現在頗為知名的社會創業者(Social Interprenuer)。
photo@TRENDY.net


上面的圖片好像似曾相似?

我是可以想到非常有名,同時也是資環環保設計的FREITAG,但後還發現這兩個品牌不一樣的地方: Conserve的設計是由垃圾袋開始進行一連串的加工,設計的角色與其是在包包上不如說是在制度上的創新。而FRITAG的設計則是以回收帆布做藝術創作,也想當然爾是商業組織。

而回應到先前的觀點,如果單只是發展任何社區意識或是創造特色社區這樣的口號,能夠得到實質報酬(若要講明就是資金回饋)的機會的確不會很高。簡單來說,我們必須試著想像這個地區的未來,不僅僅是單純的將地方的特色進行設計,而是用另外一種"想要達成甚麼"的設計。

最後,又想了一下自己很久以前想要做的,台灣小朋友書包的設計。因為上次回台灣的時候,發覺台灣小朋友現在都用"拉"的書包,而不是用背的,感到非常非常驚訝。如果學醫或是人因的就會知道這樣拉的動作比較適合成年人,幼童還是適合"背"的動作。

然後材質也要適合高溫多濕的台灣,可以選用帆布或是防水布。

此外,為了安全還要加上螢光色條與GPS發送器。哩哩雜雜說了一堆,也就是說,我想要做個完全適合台灣小朋友的,可以用六年的書包。

不知道這個夢想,甚麼時候才會實現? 但至少寫在這裡,希望就是一個開始。

2008年5月20日火曜日

能賣錢的畢業製作,與賣不了錢的工業設計。

最近新一代設計展又熱熱鬧鬧的開始,轟轟烈烈的結束。關於內容我想有些人已經寫過了,在此先不寫。但今年我稍微問了一下有去看的朋友,今年有什麼不一樣的嘛?

“裝潢越花越多,值得看的作品越來越少“朋友說。

“那還有人在賣自己的作品嘛?“我問。

“當然有,然後現在不只現場賣,還有網路購物勒“朋友回答我。

真猛,我想。如果照這個趨勢看來,以後工業設計師自行開業的機率應該越來越高才對。

不過有另一位朋友提醒我,現在設計師越來越不好找,基本功紮實,作品有思想的的學生越來越少。為什麼呢?其實我是百思不解的,照道理說剛出社會的大學畢業生應該是創意最多的一群才對啊?怎麼會讓業界有這樣的觀感。

他的觀察是,現在的大學生都很愛KUSO,搞怪,耍花招。換句話說,現在的畢業製作都很少是從有創意的發現開始,然後按部就班的進行到草模,精模到實品。比較多的是看到了外殼,然後要深入的時候,問一下現場的同學時,他們的回答多是"還沒有想到"或是"這個是機構,不關我的事情"等。

"他們大概是沒想到,其實如果要做設計,大概就跟黑手一樣,每天得要用自己的雙手,在解決亂七八糟問題的生活中渡過。"他是這樣說得。

"也許吧,如果他們知道設計不是穿得光鮮亮麗,在公司裡面吹冷氣畫畫圖。而是到工廠裡跟師父流著汗討論,然後還要回來趕圖。如果他們知道了,誰還要來念設計?哈"我這樣回他。

"也許吧,夢跟現實的差別。"他下個結論。

所以,當學生們開心的在展場秀著自己的設計的同時,場外也有一些人對這樣的現象感到憂心。可能在某些人的角度裡,當學生們賣著自己的作品,建造起自己的夢想的同時,也是毀壞自己未來的開始。

當KUSO等觀感的作品減少,具有社會意識的作品漸漸出現的時候,我想大家的努力才有成果。

加油吧,未來一直來啊。

2008年5月13日火曜日

別從頭開始

(此篇在做回想,如果不想看舊米新炒的人可以跳過。)

我有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就是在考慮事情的時候會自動忽略掉自認為舊的東西,該怎麼說呢,好像是一直來回在跑百米的感覺,但自己卻是在跑馬拉松,一不注意就很容易失掉目標。

這是自己的劣根性,有時我覺得很好,因為什麼事情對我來說都有點新鮮感,有的時候覺得不太好,尤其是時間不允許,最差的狀況就是從零開始。

於是開始找自己以前的文章。事實上是,當我在找相關的設計研究方法時,居然找到自己的部落格上。代表我已經寫過但已經忘了?

重新整理一下。

有關Affordance

前幾年讀碩班的時候,對J.J. Gibson的Affordance(Search result:J.J. Gibson)很有興趣,這是以環境心裡學中以視知覺(Visual Perception)為主要approach的研究方法,轉化成設計方法所用。最早寫Affordance-let Object Talks,然後寫了互動的織理,深澤的設計的輪廓導讀,去了Wipe展。但最近好像沒什麼人在討論了。大概是這樣的設計邏輯太不容易去想,物體的表皮(Surface),光線(Light)跟反射(Reflection)大概已經變成共同基準,這樣很好,至少不會產生"方盒子與圓角就是Affordance設計"這樣的誤解。

我加點註解,做個結尾。

雖然有許多設計研究想以affordance為主題,但實際上非常危險,主要的因素大概就是這樣的研究方法太變動(Dynamic),環境變數很多,研究者不容易掌握現況。此外,型隨機能主義的研究方法至少在決定造型元素時不難,之後的數量化分析方法也很多,但也因為相關研究很多,要得到具體成果雖然很容易,但不容易有Insight出現。

換句話說,我認為以後的affordance會轉化成創造性思考(creativity thinking)的研究方法,具體方法應該可能還是在感知物體的存在(exist),也許是brain storming,也或者是workshop的形式。

關於互動

這就很多了,研討會的部份有Interaction 08與Interaction 07。展覽有IAMAS in Tokyo,iiiExhibition 8。人跡互動的反思則有HCI與HCR?對於這些日子的雜感等。技術上還是念念不忘Python,現在已經進步到可以用serial port做physical interaction。但又讓我產生要回去學JAVA的想法,自己的感覺還是在實在的工具上做會比較實際一點。

關於設計人類學

好像是來到日本之後,才對設計人類學有想法,大概是覺得原先的設計學理論比較少"群體性的"人的觀察與了解,工學上的approach比較多,大概也因為設計是實用科學(Practice Science)有關係。寫了一篇深描,然後在用筷子還是用刀叉上想要做點導讀。不知道有哪個讀人類學的學生對設計有興趣的,非常歡迎交流。

關於SPD(Service and Product Design)

對於這個課程,小弟是很推課程中強調的一點,也就是設計師在處理"內含服務的產品(service-embedded product)"時,需要有系統化處理的邏輯與具體的設計成果。比較像是設計管理的變形。記得之前看過許多設計管理的研究案例集中在創新設計,價值鏈設計,知識管理與設計專案管理等,現在可能要比較集中在新產品設計上了?

雜七雜八的寫了一堆,有些事情沒記到,比如說歐洲互動旅,還有與Ohno一起亂入Semi Transparent Design。不過從現在開始好像有點想要再好好寫部落格的感覺。恩,又熱血起來了!

2008年5月7日水曜日

老媽出新書啦,請大家多多宣傳-台灣的設計寶庫:傳統花布圖樣150


< 台灣的設計寶庫:傳統花布圖樣150 > 是由國大代表吳清桂女士所編輯與撰寫,有關台灣花布的設計樣式工具書。共有150種花色並且分為十類,此外也附有大解析度JPG檔(150dpi?)能夠滿足想要花布樣式的設計師與藝術家使用。但這些都不特別。

特別的是,身為協助者的小弟我老媽,也在本書出現(驚!!)。

或許有些人知道,我老媽做拼布大概有15年的時間,本來是興趣到了後面就感覺到一陣使命感(是的,我老媽就是這麼熱血的人),後來還去教聾友拼布與小朋友做拼布,就是他覺得拼布不應該局限於原先的DIY興趣領域,想要多些人參與這麼有趣的嗜好活動,也跟許多人交流的結果,讓自己的作品越發有意義。

現在,我老媽也在這本工具書內,把一些基本的拼布圖案組合,結合台灣花布創造了新的拼布作品形態,我想在世界的拼布史上,台灣也終於有自己位置的感覺。很有趣也很高興。

特別要說的是,我想書裡沒有提到台灣花布與拼貼原本就是台灣設計社會裡很重要的一環,我們用青花陶碗,紅木筷子吃飯,帆布書包裝書,穿中國強帆布鞋,都有一種強韌的生命體存在的意義與價值。這些日常生活的物品本來就是以耐用為先,而後才是意義很強的喜鵲(代表幸福),牡丹花(代表美麗)與玫瑰(代表愛情)等等裝飾著我們的生活。或許先求實用再求裝飾的精神,是我們這一代台灣人,又或者是說台灣設計師們再考慮設計時很重要的一環,設計師也是每天要吃飯的,跟工程師與農夫一樣。

所以現在用小弟微薄的網站流量幫我老媽做宣傳,據他昨天晚上一點(日本時間)的電話中,High翻天的跟我說現在好像是博客來的暢銷書第三名(前兩天好像是第一名的樣子)。大家不一定要去買,留個言給我老媽也可以,我老媽會看這個Blog,他應該會很高興才對。

但如果真的有需要的人,以下是各網路書店的連結,就看自己的喜好去購買吧!

[博客來書店] - 台灣的設計寶庫:傳統花布圖樣150

[誠品網路書店] - 台灣的設計寶庫:傳統花布圖樣150
[金石堂網路書店] - 台灣的設計寶庫:傳統花布圖樣150
[Yahoo!奇摩購物中心] - 台灣的設計寶庫:傳統花布圖樣150
[搜主義網路書店] - 台灣的設計寶庫:傳統花布圖樣150

[延伸] - HI-ON鯨魚網站 <吳清桂:台灣的設計寶庫-傳統花布圖樣150>
[延伸] ﹣ 小毛﹣阿嬷的花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