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2日月曜日

設計書寫

六年前,如果你要問我為什麼要寫Blog,我可能會回答你:只是當作個研究筆記罷了,沒有想太多。不過到現在,這個單純只當筆記的空間反而讓我生活中很困擾。沒有錯,我有好幾次衝動想要把這個地方給關了,我有一堆好理由跟壞理由,不過那都不足夠說明最根本的想法,自己認為這裡的內容應該要有某種高度,不過這是錯的,越高度的內容就越少人真正去瞭解它(尤其是這些形而上的思想)。在這裡想講越多話,越證明說話的內容來說,或者是我自己的感覺來說,只是一種知識上的傲慢而已。

傲慢隨處可見,這是我不喜歡再寫文章的原因。我已經覺得每個設計師都因為自己的自負讓物品變得更難用,有些可愛的小裝飾只能捕捉暫時的眼光,但是說到最後仍是追求自己的Symbol而已。你可以看看台北101,這就是我所說的設計師傲慢。

設計師並不特別,他跟其他的工作並無二致,這是寫這個Blog一直以來的信念。當然修改設計也是一部分,談設計理念也是一部分。在萬人崇尚的「創意」價值體系中,設計師與其說是時代的旗手,不如說是被滾輪所推動的車子,沒有目的也沒有方向的亂闖。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台灣設計。

所以我們只能夠從別人的贊賞,從得獎,從上媒體來證明自己的存在,鎂光燈之下的自己閃閃發亮,但是回到自己家裡仍夠抵擋不住失落,我不知道有多少設計師願意承認,自己的創意有大部分是用抄的,喔,我不應該說用抄的,應該是學習而來。

話講回來,願意批評設計的人也變少了,在國外,設計評論(Design Critics)[1]是個重要的文化工作,夠重量的評論者會依據不同角度來批判設計本身,以獲得更高程度的理解。相對的設計師也可以從中找到一些底層的考量,跟表面上的市場成績會有所不同。這些批評如果出版的話,不知道會像是什麼,或許只是個廣告傳單吧,我想。

不過這也是要有成熟的社會機制配合,我倒不希望設計評論氾濫如政論節目,誰都可以評論。評論所需要的知識,思考,反芻與給予都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每當看幾個厲害的前輩評論,我都感覺到有刺激到原先的想法,然後開始下次的設計工作時就會被影響到,這就讓我更加覺得設計評論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

講遠了,這裡並不是要轉型成為設計評論的地方,而是討論我們該如何書寫設計(或許你有不同的想法也不一定)。

於是這個blog會再次出發(已經不知道宣示多少次),希望能夠以寫筆記的初衷(而不是傲慢)分享給大家我所看到的設計是什麼。有時我會補充寫過的內容,也許會刪掉。觀點或許有些偏頗,不過就當作一個研究者碎碎念就好了,不要太在意啊!

[1] Where Are the Design Cr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