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http://www.toothpastefordinner.com/
先笑一下,然後繼續讀往下的文章
我先解釋一下,到現在為止,都沒有設計人類學這個名詞,大部分的人是以設計中的人類學觀點開始,不過既然沒有,那我就與剛勃興的藝術人類學做對比,看看是不是有甚麼樣的激盪產生。如果有任何想法,也請各位先進不吝惜指導一下。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有一個中午我跟我們研究室的歐洲人アルギス(忘了英文要叫啥 XD),談到換簽證的問題,他覺得日本的入國管理局(簡稱入管)實在非常官方,連他在一年前念的學校在學證明都要提出來,他認為他現在已經在千葉大念書所以不需要那個證明,更何況他們需要正本。我說ANYWAY,如果他們需要,你就提給他們好了。
他說,不,這不合理,辦理事項裡沒有這樣的條款,所以我不想給他們。也因為要跟學校聯絡需要的證明,他認為要正本也不合理。
我只好苦笑,因為我覺得不給就是拿不到簽證,沒啥好爭辯的。
但後來不知為何,因由這個事件我們聊到了筷子,我有點半取笑的跟他說,快子是世界上最好用的食器,為什麼外國人都學不會拿筷子?
他說,很簡單啊,因為我們一開始用的時候,試用刀叉,刀叉很方便,你可以邊切邊用叉子吃,也可以全部切完用叉子一塊一塊拿起來吃,當然也可以一下子拿湯匙喝湯一下子拿叉子插東西起來吃,這很有變化,而且很容易學。筷子太難了,要先學會控制平衡感,再學會如何使用,很有技巧的。
我聽到之後馬上驚覺,這不是就是我要找的東西嗎?從人的經驗開始,如果是外國人使用筷子的話,因為已經習慣了刀叉的用法,認知系統上已經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刀叉的介面已經是這樣使用了,再學習另外一個吃東西的使用者介面時,雖然它很SEXY(想想用筷子幾乎可以搞定所有吃的動作,喝湯除外),但是受到既存認知的影響,外國人使用筷子起來就沒有那麼順手。
又提到小孩子的時候,外國小孩在吃東西的時候因為使用很容易使用的刀叉,所以餐桌禮儀(TABLE Manner)的通常不會差太多,但亞洲人(特別是以中國系統發散出去的亞洲國家),從最容易使用的湯匙一下子過度到筷子時,有受到多大的衝擊?大家有沒有因為拿筷子的姿勢不正確被罵過的?大家有記憶的話應該就會了解,筷子不是那麼好學,只是因為我們孩提時期就學了,所以不會感覺這麼痛苦。
也就是說,我們吃東西的時候習慣一個工具介面,然而外國人習慣多種工具交織成的介面,但這個小結論到底跟設計人類學有何相關?
往後推一下,若我們從小就習慣一種至高而上的,無所不能的介面時,對我們的思考有甚麼影響?這樣說好了,如果從小拿筷子的跟從小拿刀叉的設計師,會有啥影響?
至少我在印象中的樣本,日本、美國、荷蘭、台灣、中國學設計的學生就有很大的不同,也影響到設計品的不同。歐美系國家強調的是手繪、設計過程,那個跟你會甚麼工具無關,是概念上的創新,有沒有表達能力,設計過程中看到的是會有多少可能性,而非結果,所以他們的設計會作得很久,然後說明在該年代產出的設計就是這個樣子,是個現象論。不過日本、台灣、中國等亞洲系國家的學生,甚至設計師也一樣,我們要求的是使用工具的完整度,能電腦繪圖產出模型就產出,RHINO不能作機構就用Pro-E,能用FLASH模擬互動介面就不會用photoshop產出GUI,所以,我們是用筷子作設計,希望能過作出第一名(Number One)的作品,他們是用刀叉作設計,能夠作出唯一(Only One)的作品。
設計師的作品,能說跟筷子或是刀叉無關嗎? 好像有點關連,所以我繼續想下去,後來又發現如果一直去比較筷子與刀叉,也是很無聊的事情,因為如果經過比較來產生學說很簡單,世界上有很多比較體系,比較經濟學、比較政治學,應該都屬於人文系統上的學說,為什麼呢?因為人太複雜了,事情經過比較就可能容易判斷。
所以我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在寫比較性的文章,畢竟設計這樣的事情是很虛無的,或許說拿設計人類學與藝術人類學比,會有甚麼樣的結論?又或者是設計為什麼不跟社會學結合,不跟經濟學結合而是用人類學這樣的通論。因為我認為沒有意義,比較的話,光看分析者的立場就會推論到應該要的結果,這不是我要的。
我想要的是,找出設計裡(尤其是人機介面與互動設計)的可能性,對這個可能性找出人類學上的解釋,這樣應該就夠了,人不能太貪心。然後這個解釋能做甚麼樣的設計應用,這是各自闡述。
所以呢,好像是左手拿著湯匙又手拿著筷子的感覺(好像還是太貪心),不過有個起點,心裡踏實多了。剛好也看了Katja Batterbee(via SUNO blog),Bronisiaw Kasper Malinowski(機能主義人類學者)、Marvin Harris等等人類學的通論,加上當然的Donald Norman(設計心理學者/人機介面研究者)等等,好像設計學越來越廣,也越來越窄的感覺,為什麼呢?
因為設計師越來越想貼進人類的生活,也越來越疏離。
再講下去就變成哲學論述了,這個應該要等博論弄出來才會有一點點東西可以看得到端倪。然而重點是甚麼?
創作者(設計師、藝術家)不是每天想著要創作,而是學著先過生活(某林大導演的訓示。挖~)。
等你能夠掌握自己的時候,心裡的泉水也會慢慢的被打開,就可以做更多事情。
以上。
收藏你这篇文章很久了,非常好的一篇思索设计中文化影响的文章。然后在uiGarden上看到了这篇,介绍给你:
返信削除筷子在亚洲的意义:http://www.uigarden.net/chinese/kuai-zi-zai-ya-zhou-de-yi-yi
我一直订阅你的feed,写得很好,谢谢你哦~
Ryana
To Ryana
返信削除不好意思,一直沒看到這篇回響。也很感謝您提供我這麼好的資訊。
也不敢說寫得很好,自己在使用文字上還是有點障礙,只求通順就好了。
歡迎一直回來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