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3日火曜日

Affordance, let objects talks.

我們都知道,好的產品應該不需要說明書,它應該自己會說話。

對於設計方法來說,這是被歸類到產品語意學(Product Semantic),也就是說,視產品為一記號系統,Klaus Krippendorff和 Reinhart Butter 對產品語意做了如下定義:「所謂產品語意學是研究人造物體的形態,在使用環境中的象徵特性,並且將其中知識應用於工業設計上」。或是「研究設計物體的形態在使用環境中的象徵意義」。

Anyway,產品語意學有專書探討,在Google裡也找得出來有許多專人在討論之。

不可否認的,設計師在設計物品時,都在使用語意學與產品對話,賦予產品新的意義在某種認知系統下。但這個認知系統是什麼?

在講述這個認知系統前,我們也都知道之前有個笑話,光碟機常壞掉的原因是因為人們會把咖啡杯放進光碟機的凹槽裡,而原本的凹槽是讓轉軸容易伸出所故意設計的,讓一件原本不被預期的行為發生了,而且如果有後續的話,會不會是在光碟機要收回原本的轉盤時,把咖啡弄灑出來,使用者才發現原來這個不是盤子。又或者是使用者在早上上班時習慣性的帶一杯咖啡,辦公桌上很亂,沒有地方擺咖啡,在開機之後,發現原來有個好地方可以放咖啡杯。

所以,在環境->人->機的互動之中,環境顯然佔的位置不比人機關係弱,也就是說,行為的發生不是單一現象,而是整合自某現象被成立的環境想法。這也就是Affordance的觀念(註一)。

Affordance是由心理學家J.J. Gibson(1972)所提出,在Google找到的資料中,以Jiajie Zhang所撰寫的最為詳細,此外,Don Norman也提出了相當多在工業設計裡所使用的Affordance實例,都可以繼續探討,故這篇文章只是個起頭,不過,也因為是認知心理學的理論,在環境意義的判讀與產品所需要代表的意義也就表現各異,所以在評估上也就有了Affordance Analysis的產生。

以上只是簡單介紹一下Affordance的由來,至於該怎麼翻譯呢?很抱歉,現在還沒有專有名詞出現,能夠看得到的中文資料裡,也以直接以Affordance為主。

不過,這個跟人因設計有啥關係?在我的觀點看來,產品的意涵雖然是設計師去賦予的,所以在”加上”某種意義於產品之中時,有時候不見得是這樣。比如說要設計拐杖,我們自然而然出現的意象是老人駝背撐著柺杖的樣子,所以拐杖的握把必須要設計成手掌放在上面能夠自然握持的形狀(這是人體工學沒錯),長度也必須要合乎人體比例才行,底面也要有不易滑動的橡膠材質。但就Affordance的觀點,拐杖是地面-->人之中支撐的物體,在因應環境-->人(沒有力氣需要攙扶的狀況)的需求時,所備需要的物體,故要去思考支撐對人的意義,且有什麼樣的環境會讓人需要支撐?什麼樣的人需要?且最重要的,這個物體必須看起來就知道是支撐的意涵。

雖然是沒啥結論的結束討論,不過還是帶出來一些有意思的東西。對了,最後與Afforance的有關的東西還有Scenario-Based Design與Deisgn ecology,也許下一波設計力會是在這裡展現出來。

註一:出處為原研哉2005, Design of Design <設計中的設計>, 磐築創意有限公司, 龍溪國際圖書中心出版。

2 件のコメント:

  1. 因為在看Naoto Fukasawa在Phaidom出的新書, goole "affordance"所以找到這裡來, 然後又看到熟人media lab Ed的出現.
    總之只是要說一聲, 謝謝你的文章.

    返信削除
  2. 我認為他的affordance概念僅止於他的設計表現方法與思考邏輯,其中還是參雜著許多個人的想法,與心理學或醫學上所定義的affordance有許多的不同或同的地方,總之這只是許多設計方法的一種,或許10年後再來看會變成很基礎的觀念也不一定。

    這裡的文章其實寫得不太對,我想有機會要來改寫一下,因為affordance不僅是形體建構上的哲學,也是互動設計的哲學之一。

    總之,也謝謝你的留言,讓我記得還有這篇文章沒有寫完。

    Good Day

    返信削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