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5日木曜日

設計的風土(三)

我想這篇應該是最後一篇討論設計環境的文章。

寫完前兩篇後,不知道為什麼有種緩慢得吐出氣的感覺。很像是極寒冷的冬天的早晨出門,吸進來的是冷列的,但吐出來的卻是經過人的體溫而加溼的空氣。 換句話說也滿像Jerry Mcguire裡Tom Hanks在半夜睡不著而思考的mission statement一樣,在畢業之前寫出來的對自己的目標與想像。我自己希望裡面充滿夢想,雖然也知道現實世界要完成不是很簡單,至少這是寫給自己看的,一種精神意念。

有時候我覺得在Blog裡寫文章,很像是在茫茫的草原裡對著大地呼喚,但回應我的只有風聲。我不知道是為了誰寫,也不知道有什麼效應,但只是一直寫(當然我不用什麼部落客來形容這樣一直寫的人,因為做這件事情根本不需要標籤。),看看回應我的不是只有風聲,還會有什麼聲音。我希望很多人都是看過了就算了,不用帶著什麼深刻的思想,畢竟這只是個Blog,我們該做的事情還很多。

我相信有很多出國工作或深造的人,再回來看台灣的時候其實都跟出國前的角度不太一樣。他們可能帶著另外一種有色眼鏡,是的,透過美國資本主義,歐洲人文主義,日本社會主義,中國機會主義的角度來詮釋並合理化自己的思考邏輯,就像是逃出鳥籠的鳥回來看看自己的同伴時,會想回來鳥籠的鳥大概不是腦筋壞掉就是失去求生能力,又或者再鳥籠裡的鳥其實是自己的家人,但相信我他的思想已經不是在鳥籠裡,早就已經飛出去了。於是用鳥籠外的思考去批判從來沒有出去的同類時,怎麼有可能希望得到共識?那根本就不是可以站在同一線討論的事情。

昨天偶而讀到東京大學今年入學式的演講詞, 懂日文的可以自己看。小林久志先生是普林斯頓大學電機與電腦科學的名譽教授,這段演講詞很有意思,我摘錄幾點翻譯出來。

  • 你如何思考自己的生涯(Career)。他對新生說以後的競爭對象不是自己旁邊的同學,而是來自於世界各國的菁英,你如何定位自己也代表了未來的日本的定義。換句話說,你代表的就是整個國家。
  • 批評日本知識鎖國,缺少跟世界的交流。日本人的排外性也讓自己走向邊緣。
  • 諾貝爾獎的得獎人數,世界第一的美國,共有320人。日本總計16人,位於世界第20位。即使師生只有800人的劍橋大學,得獎人數也有11人。
  • 未來的一流人才三條件;能夠使用外國語言並能口語溝通,精通人文,社會與科學知識,具有開闊的眼界。
  • 日本國民的稅金對學生的投資,國民一人只有5500日幣(約1650台幣)。反觀美國,一人卻有7萬2000日幣(約2萬1200台幣)。(註:如果有台灣的資料更能幫助我們了解。)
  • 呼籲現場的父母,用金錢投資孩子的未來。
我實在很想把過去的新聞翻出來, 但想想沒什麼意思。我們只要知道世界上的菁英們對後代有什麼期待,這樣就好了。國情不同,也難以比較。

好,這篇演講的重點是什麼?話說整個新生典禮大概全員到齊的情況下,小林教授可以對日本的教育環境批判,這是種學界的反省,這不就是知識帶給我們的謙卑?誰知道哪一天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會被推翻,而誰又知道宇宙真理的真相?能夠具有深度批判的思考家,才能造就未來世界。

話又說回來,現在在台灣的設計師,誰能夠完整的用外文溝通?當國外設計師談論蘇格拉底,討論設計民主化時,身為亞洲背景的我們,又可以怎麼提供他們老子,莊子或是萬葉集(註:日本誹句,等於詩歌)的想法。這是身為年輕設計師不得不去思考的。

也就是說,設計等於眼光,怎麼看這件物品就幾乎等於你會怎麼做設計。

最近很愛提張恆的例子,幾千年前的「侯風地動儀」就幾乎濃縮了中文世界對於設計的觀點。祥龍代表著天上的現象,口中的龍珠則是意向,地上的蟾蜍則代表了方位。當龍口中的龍珠掉落到蟾蜍嘴裡的時候,就代表地震這件事情。非常簡約,非常Universal Design,當然也非常互動。

當然我不是張恆,現在也只能推測作品的思想,但這不就是帶給我們在「形態即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之外,用中文文化突破的關卡。像是侯風地動儀,就代表了「形態即文化(form follows culture)」不是嗎?(雖然有點古典主義就是)

我想在這裡打住,再講下去就沒完沒了。不過就像是之前提到的,雖然我是在向茫茫草原裡呼喚著,但只要有顆種子能夠萌芽,那這段話也就有了意義。大家一起努力。

2 件のコメント:

  1. Gosh! This series of post is amazing! Many idea was similar to mine.
    I should have a deep talk with you when I stay Tokyo in your house.

    dAb

    返信削除
  2. Hey, dude!

    I am flattered that you gave this comment. And looking forward to see you in Tokyo!

    Denny

    返信削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