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4日木曜日

2007東京互動考察感想

我想用點倒敘,先講我的想法再介紹看了些甚麼東西。

第一,設計互動裡各種中日文定義的不同:

Interaction Design-互動設計-インタラクションデザイン: 台灣或是設計來說,互動設計是個廣泛的名詞,可以指各類型的互動。但在インタラクションデザイン的日文定義裡經常看到的是指網頁互動,也就是以Web為中心的互動模式。

Technical Art-科技藝術-メディアアート(Media Art)-メディアアート指的是媒體藝術,像之前看過的岩井俊雄或鈴木太郎等都屬於這個範圍。

Interface Design-介面設計-インタフエ―スデザイン這點沒甚麼不同。

這樣大家可以直接用日文當關鍵字去找自己有興趣的內容。

第二,GUI的堅持
不知道為什麼,如果講到UI,日本設計師的感覺一開始就是GUI,有點先入為主的想法,不過如果從視覺經驗的角度去看,大多數的日本人設計師通常都從平面設計入門,可能在高中就有自己設計海報等等的經驗,所以用GUI去單純定義UI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我看了許多基於GUI的研究論文以及現實狀況,繪文字(見下圖)或者禁止吸菸標誌等等,都又一致化的傾向,就是不要讓使用者混淆,說好懂也很好懂。
但是,如果講TUI,Bodily Interaction,Social User Interface就完全沒人懂了,真糟糕啊。

第三,互動作品裡的工程師堅持
老實說,我看了一些展覽,還真的沒看過不能動的。為什麼是這樣呢? 後來我發覺一件事實,要花錢才有互動!! 如果要用MAC都是用最新的,用Windows系統就直接用server,如果要用額外的電力就開專線接,要用軟體全部用正版,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品質非常非常高,在驗收的時候,Coding也是一行一行檢查,加上測試,真的很反映日本人不出錯的心態。

另外舉個例好了,如果大家有去過日本的科學未來館,裡面那顆直徑6.5公尺大的地球,用的電力居然要另外蓋一個機房弄,然後加上機房的電力備援,光是電每個月就要花上400萬日幣,真的要用錢才砸得出來堅實的基礎啊。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