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6日月曜日

社會型互動設計

原先是從Daniel大佬站上看到的"社區培力的互動設計"一文,說得真有道理,也很贊同"某些"觀點。像是這是一個需要設計師參與的領域,以及可以用許多互動設計的方法幫助社區進行總體營造。

簡單來說,如果將互動設計視為一門跨領域學習的設計方法,那與醫學、法學甚至於社會學其實都有"互動"的可能性,更不要說是原先就很關注的"文脈設計(Contextual Design)"。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從生活的互動行為來看,互動設計可以做的事情還真的有一大堆呢。

這看似非常具有未來性的前景,但我說不上來的有點感覺到無力。如果說起現在的社區營造的執行者(文史工作者),在面對活動經費或文史保存費用上都是一種相行漸拙的狀態下,付出自己的時間與精神在這塊土地上,通常都有純貢獻的影子在。互動設計又要用甚麼角度進行切入呢?

我不知道有甚麼案例能告訴我們,這樣的社區營造的互動設計有甚麼效用。如果以結果論看,執行社會互動設計的目的應該是在給予社區居民一種釣魚的工具,而不是幫他們釣魚。但實際上,兩者都會存在,我們應該幫他們釣魚,也應該教他們釣魚。

直到今天,我看到"レジ袋から生まれるインドの“社会派”デザイン"(從塑膠袋誕生出來-印度的"社會類"設計。)文中,介紹Conserve這一家非營利組織,我才了解,原來這樣的想法不是只有我才有的。

Conserve是由Anita與Shalab Ahuja二人共同設立的非營利組織(NGO)。在印度搜集當地的垃圾袋,將它們清洗與分類之後,依配色設計成包包。因為每件包包都是獨一無二的,且販賣包包所獲得的費用將會投入印度當地的環境基礎建設上,故形成一種循環式的社會公益組織。而這二位也就成為現在頗為知名的社會創業者(Social Interprenuer)。
photo@TRENDY.net


上面的圖片好像似曾相似?

我是可以想到非常有名,同時也是資環環保設計的FREITAG,但後還發現這兩個品牌不一樣的地方: Conserve的設計是由垃圾袋開始進行一連串的加工,設計的角色與其是在包包上不如說是在制度上的創新。而FRITAG的設計則是以回收帆布做藝術創作,也想當然爾是商業組織。

而回應到先前的觀點,如果單只是發展任何社區意識或是創造特色社區這樣的口號,能夠得到實質報酬(若要講明就是資金回饋)的機會的確不會很高。簡單來說,我們必須試著想像這個地區的未來,不僅僅是單純的將地方的特色進行設計,而是用另外一種"想要達成甚麼"的設計。

最後,又想了一下自己很久以前想要做的,台灣小朋友書包的設計。因為上次回台灣的時候,發覺台灣小朋友現在都用"拉"的書包,而不是用背的,感到非常非常驚訝。如果學醫或是人因的就會知道這樣拉的動作比較適合成年人,幼童還是適合"背"的動作。

然後材質也要適合高溫多濕的台灣,可以選用帆布或是防水布。

此外,為了安全還要加上螢光色條與GPS發送器。哩哩雜雜說了一堆,也就是說,我想要做個完全適合台灣小朋友的,可以用六年的書包。

不知道這個夢想,甚麼時候才會實現? 但至少寫在這裡,希望就是一個開始。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