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8日木曜日

轉化物質:Caroline Hummels

Hummels C., Matter of Transformation - Sculpting a Valuable Tomorrow, Inaugural Lecture, TU/e

Caroline Hummels 一直是DQI(Designing Qualities in Interaction)很重要的成員,不過這次的Lecture,我發現她將互動設計提升到了另一個次元:Phenomenological Design(暫譯:現象設計)。

依據Lecture所說的,Phenomenological Design stands on:
1. the act of designing
2. the designed systems, products, and services
3. the way of collaborating
4. supporting methods, processes, techniques and tools
5. the way of doing design research and education

這也是將現象學用「導入」的角度,重新再用「創造」的角度思考一遍,很有意思。而且這個「創造」並不是找幾個案例來做設計而已,而是用開放系統觀,生態系與價值鏈去思考整體設計的價值。我quote裡面的一句話表達她認為的設計是什麼:
Design is not about wanting to organise and control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 form the start, but is about surfing the waves of complexity, uncertainty, open-endness, and resistance, and about finding new worlds by engaging in the situation
Engaging (涉入)已經是個動態的形容設計現場所面臨到的問題:硬體太過於rigid,要做修改曠日費時,軟體太過於空泛,單純的系統表現卻要很多的科技參與。最好的方式一定是軟體與硬體一起考慮,去Engaging(涉入)到創造一個現象。

換句話說,我們不只是單純的應用現象學到設計學裡,「應用」這件事情在設計學裡已經實行過太多次,我們融合了工程學,人因科學,美學跟經濟學到設計學過,不過除了自我分裂之外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價值創造出來。現在則是該輪到設計學反撲,從直觀(Institution),感知(Sensibility)與知識(Knowledge)來回饋到設計思想裡。我們現在才開始創造屬於設計自己的思想,現在才剛剛開始。

而Caroline直指現象學不只是設計所創造出來的,它還會影響到其他領域。設計方法要改,因為以後不會再是線性的設計流程,從客戶需求導出規格再去量產,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現在的社會環境變化得太快,設計也要跟得上腳步才行。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