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這封邀稿,以下的文字令我回味再三: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we have witnessed the global emergence of both institutional and informal/hybrid education initiatives. New departments have been created, new academic positions inaugurated and brand new curricula developed. In addition,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exchange programs are facilitated and implemented in the area of art & science & technology education each year.
雖然新的教育體系已經慢慢的建立中,但是對於藝術/科學/科技的三方介入空間中,實在還是需要多多努力。台灣的教育體系也何嘗不是如此?現在全部的學術單位都在講「跨職能」與「跨領域」的範疇,卻非常少的人可以看得出本質上的差異 - 不是要去膚淺的去單用一個理論或是模型去闡述應用範圍,而是從日常生活中觀察出適合這個地方文脈的教育課程。
再者,整個從美/日/歐移植過來的台灣教育,又何嘗想過自己的世界定位?我們只是從有形的,實質的殖民地轉為無形的,文化上的殖民而已,真的沒有什麼不同。
所以,搞不好我們的救贖還是在代工,這個理論上被拋棄的觀念,會不會成為我們的救贖?值得再三玩味。
0 件のコメント:
コメントを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