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5日火曜日

為什麼是安藤忠雄?又為什麼不是?

為什麼是安藤忠雄?又為什麼不是?

最近聽到八卦一則,既然是八卦就不能寫出來當事者是誰,不過簡單來說,是某建商想要在台灣請安藤忠雄蓋某建築物。

這樣說來,我想重點是在為什麼要請安藤先生?因為過人的人氣嗎?因為設計(這應該是最好的說詞)?還是為了生意?一面想著,又好像回到了無窮迴圈的樣子。人氣->生意->更多的生意->更多的人氣。

所以在這裡評論的不是指安藤先生,老實說自己也不是建築設計的人,而且又有什麼立場去評論這麼偉大的前輩呢?話說回來,我也是安藤迷之一啊。

要評論的立場是從,所謂的符號互動理論(也有人譯做象徵符號論,Symbolic Interactionism)開始。雖然對社會系學生應該是必讀之教材,但其中對設計的影響,我想用最簡單的話來講。

就是你認為你自己是誰?是小學生就是小學生,當然,是護士,工程師或是小攤販都行。角色的認同是經過理解自己的環境(學校,醫院與夜市等),然後讓自己的行為符合自己認知上的角色。也就是說,行為的本身超越基礎以個性(Character)的影響,進而推演到情境(或容易理解的環境與時間的連結),然後成為一個有意義的自我。

回來這個標題,如果認為安藤先生所建的建築物是種符號的話,這個符號所帶來的價值,跟人還有整個環境便形成一種互動關係,帶領周圍的人進入那個情境之中。

所以我想回答為什麼是安藤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如果他的建築設計能夠帶來價值,就有利益上的迴轉(Takeover),簡單來說就是能夠賺錢(如果錢代表經濟上的價值來說好了)。

但為什麼不是安藤?這帶領我們進入另外一層次的思考,如果不是安藤,這個建築物就沒辦法做了嗎?當然理由是不會的,任何領有執照的建築師都能夠進行設計與建造,這個沒有問題,不過這個情境的思考就有意義了。

我們相信來自於日本的某個建築師,能夠設計出適合使用者利用的建築環境?

邏輯上的錯誤很清楚,日本的某個建築師不是安藤,誰都可以的情況下,就可以了嗎?當然是不行的,因為是安藤,才成立。所以我們相信安藤,遠比相信自己的在地建築師。

不夠悲哀嗎?

但這就是屬於台灣的符號互動論,我們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到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如果找不出來答案,我想這個島嶼要談創新,要談進步,根本就是緣木求魚。

6 件のコメント:

  1. 這就是我覺得可笑的地方

    符號是一個庸俗又不可棄之不顧的東西
    這跟台灣的大環境也有關係
    不過久了以後,我覺得與期站在逆處思考

    不如順著潮流操作
    或許這樣子的運作模式就是台灣文化之一

    台灣文化之一就是
    已經多年來習慣了接收外來文化
    那麼,習慣接收外來文化,為何不能成為
    台灣文化?
    如果這樣推導的話

    但我覺得不論在任何產業,都不應該
    再捧任何國外的明星進台灣了
    如果要的話,也應該要趁機提攜後輩
    這時候就是政府該出力的時候了

    返信削除
  2. dear 致祥先生:

    我刪除了您的留言的原因是因為本網誌未進行任何商業化、故相對之不推薦、邀請或引誘任何人參與商業活動。

    若您要經由這個blog進行廣告活動的話、請直接與我連絡(tungjentsai@gmail.com)、並針對您的專案進行配套措施。

    非常感謝您的留言、並且歡迎您再次來訪。

    tungjen

    返信削除
  3. 我只有簡單的認為
    如果一個小東西的改變能引起周邊的良性漸變
    那誰來做都是好的
    剥掉所有外在的名號除掉所有的頭銜
    顯示出來的本質如果是吸引人的
    那我們就只要為那個本質喝采就好
    這樣會不會比較不頭痛

    返信削除
  4. to Chiang:

    這跟個人主義與拜金主義特強的地方應該不難見到偶像式崇拜(挖、怎麼突然又變拗口了)。不過我想總是會有反璞歸真的理想在。

    to no sc:

    不愧是樂觀型看法、當然自己同意這樣的本質如果存在的話是非常值得喝彩的。

    但是本質如果清楚了、那還會在意外衣嗎? 哈哈

    返信削除
  5. 哈哈

    不過本質是一直都在的

    外衣 是觀看者自己的想像加上去的吧
    或者說 外衣是看的人腦海中加上去的色彩

    也有一種可能 那個本質對其他人來說包含著心目中的外衣

    我們時常對自己做的東西被另外的解釋或是觀者想像力下衍生出來的誤解(or我們也沒想過的驚喜)感到一整個神妙阿

    很多東西的定義都是被硬加上去解釋的
    就如你說的 文學就是文學阿
    村上大人同一篇文章我們2個閱讀了也會產生不一樣的畫面或共鳴
    這正是因為我們人生的經驗是不同的阿

    我又開始胡扯了!!哈哈

    返信削除
  6. To no sc:

    有些解釋是可能的,因為有些人本來就對知識中產生本質這件事情,寄予高度期盼。但我想你說得解釋,對每個人的人生很重要,因為怎麼解釋在某種角度就代表了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所以我們兩個人在這裡對本質的解釋中討論,代表了我們也是想要撥去外衣,想要仔細的看到事物的本質。

    可能就因為這樣,議論之所以成立,看法之所以存在吧。

    返信削除